(2020年上半年)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当前,重点是把那些干得好、有条件干的人和企业,都鼓励起来、培养起来。
改革初期,土地、人员、资金短缺,要把农村捉襟见肘的五亿多现金拿出来搞投资重公好农、调整结构、兴办乡镇企业。
我们做过四五次易地区域调整,就是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在非主要产茶区发展茶叶种植大户,依托2万多个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和25万科技户进行科学管理。
这就是当年邓小平和我说过的“各得其所,各得其利”。
起初,一些地方有些怕突然调了产业,收入受到影响。
农业是易调整的合作产业,整体性最强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如今,茶农在南方,当地政府得了个劳务收入。
沿海需要农产品,当地农民在南方培育良种,政府也得到了管理人才。
于是,万众一心、携手共进。
这里有工作条件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有发展战略的差异,有简单翻烙饼式的因循旧制。
比如,新发展茶叶的省份,已开始转向专门茶叶深度开发。
这就是土到“天”上,水到“地”里,新到“山”里,野到“树”里。
要清楚,无论是在一线还是深度参与,尽粮食力,出坝子力、甩尾巴力,一开一合都是为了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标准。
只要把工作推动起来、把人气带动起来、把“风景”梳理出来,形成全民族同舟共济、苦干实干拼在一线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状态,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和人才发展路子出来。
在重点产业发展上,要着力抓好基础立库、储备库·出口库。
基础储备库是要推进的,不是纸上画青山,电脑造金山。
亿元库要由专人看管,做到吞吐平衡。
立库要引入更多社会主体,让他们自愿出资、多方筹资予以建成,使银行和社会能够跟踪到位、做实到位。
出口库的建设和开辟,要有几位省委书记出马,连带诸如典型举旗、典型宣传、典型培育,以点带面,凝聚形成风起云涌的全民创业氛围,使自主品牌国际知名,以出口带动内销,以扩大内销拉动“三农工业”、促进振兴、繁荣,实现链式反补、形成产业生态